close

臺灣豫劇團

2022王海玲薪傳演出《佘太君討彩禮》、《陳三兩爬堂》

2022/10/15-10/16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

 

10月第一周才跑嘉義再刷《金蓮纏夢》,第二周又衝高雄看「王海玲經典傳承計畫」,這個月上繳給豫劇團的功德款足矣(雙手合十

312057012_6122378507775134_1873102740251284552_n.jpg

《佘太君討彩禮》

豫劇老旦-連宏真/佘太君

豫劇暖男-林文瑋/王延齡

美聲男伶-林原茂/宋 王

豫劇小清新-劉嘉媫/八 姐

耀眼精靈-繆乙葳/九 妹

 

這齣戲在其他劇種好像又叫《楊八姐遊春》,但其實我認真覺得叫《佘太君討彩禮》比較適合,因為佘太君才是重頭戲啊!!楊八姊跟楊九妹就是去遊個春之後都在打架(?),中間除了穿插一點點的武戲,但本劇高潮就屬佘太君向宋王要彩禮的唱段「一兩星星二兩月,三兩清風四兩雲……(下略百字)」,不間斷的大段唱,唱詞幽默詼諧,再搭配老旦寬亮、穿透力十足的唱腔,就是實實的把這些笑點一字一句"唱"進觀眾心裡,讓人印象深刻!

312043372_6122380081108310_2588855804647163289_n.jpg

飾演楊八姊的豫劇小清新-劉嘉媫,以及楊九妹的豫劇精靈-繆乙葳,是豫劇團的超幼齒演員(豫劇團到底多喜歡取稱號XDDD),一個之前是學歌仔戲、一個則是京劇,現在成為豫劇團的生力軍,一柔一剛,嘉媫應該比較偏青衣花旦,聲音特別柔,而且她的手勢很美XD;乙葳則是武戲俐落,雖然身形嬌小,BUT舞起劍來根本就是小鋼炮!雖然目前兩個人的聲音少了點大方奔放的感覺,但未來是很值得期待的。

 

311976749_6122374357775549_3954434181712500150_n.jpg

311953821_6122374411108877_6269676426824505450_n.jpg

BTW,我看戲曲有一個目標,就是要集好集滿楊家女將的折子戲!「楊家宇宙」真的太好看!

而且惹熊惹虎千萬不要惹到楊家女將,想西夏王會戰敗的原因就是王輝的一句話:「楊家剩下一群年邁無用的老女人!」,楊門女將們一氣之下表示:「ㄋㄊㄇ說誰老女人!明天就出征!」

在此許願想看《楊金花》跟《穆桂英掛帥》XDDDDDD

 


311989239_6122378847775100_1727270235562448173_n.jpg

《陳三兩爬堂》

美聲公主-謝文琪/陳三兩

豫劇王子-劉建華/李鳳鳴

員力歐巴-張仕勛/陳 奎

 

文琪才剛從踩蹻的無雙殺青,隔一周還要飾演能雙手寫字的陳三兩,豫劇團真的是非常重視各位演員的才藝表演的豐富性欸XDDD一直在解鎖新技能,哪一天突然跳火圈我真的都不會感到意外XDDD

308117701_6122374281108890_1738373416084119493_n.jpg

文琪的嗓音真的很響亮清澈,音調偏高的她,高音不至於尖銳讓人不舒服,就是「乾淨」兩個字,真的不虧是美聲公主!!

但這齣的文琪不是表情包,反而是又飾演爛咖的建華,從收賄後在公堂上跩個二五八萬時不時噘嘴,到認出眼前被自己下令處刑的煙花女子是當年失散的親姊姊時逐漸母湯的表情,就算沒有台詞坐在文琪身後表情也很搶戲(雖然她有吃螺絲XD

 

這齣戲完全的大文戲,《佘太君討彩禮》還有些微武戲點綴,《陳三兩爬堂》根本就是文琪的「演唱會」了吧XDDD值得一提的是,這齣戲好像加入了「曲劇」的曲子,因為今年去聽了「粉墨春秋」,年初比較閒無聊做了一些筆記,反正錯了就算了XDDD

曲劇的主樂器是墜胡,而曲劇因為也發源於河南,所以是豫劇的姊妹劇,有人說:「熱熱鬧鬧是豫劇,哭哭鬧鬧是曲劇。」豫劇是直截爽豁,而曲劇則是哀怨綿延。

 

傳統老戲的特色就是:「我TM就唱爆!不怕沒詞唱,就怕你不聽!」,大概85%以上的時間都在唱,唱好唱滿,唱到哭唱到笑,唱到觀眾叫好還想要(X

 

傳統老戲就是回歸到戲曲的純粹,用簡單的故事跟舞台,讓演員全神投注在四功五法的呈現,而觀眾也可以聚焦在演員的技法跟細節。

現在傳統戲曲生存不易,休閒娛樂的選擇千萬種,且戲劇受西方、現代及多元藝術的影響,撇除政治因素來談,多少人光聽到「傳統」就有刻板印象先是退避三舍。戲曲為了吸引觀眾不斷創新以及加入舞台劇的演出形式,不僅在劇本上的突破,更添加華麗的聲光效果以及科技的輔助,但其實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當舞台上出現這麼豐富的元素,勢必會弱化戲曲本身的看點,我觀眾到底要認真讀懂劇情的暗喻隱喻呢?還是發掘舞台上的巧思跟細節呢?那演員的技巧還能記得多少?

很現實的是,如今要吸引像我這種覺得「外國月亮比較圓」的觀眾入坑,持續創作新編劇是不能停歇的,畢竟我們這些人如果沒有先被吸引(X)拐騙(O)進來,我們可能對戲曲所貼的標籤這一輩子都沒機會撕下來吧。

我覺得就是新編戲跟傳統老戲要找到一種平衡吧,各自的存在有不同的定位跟目的,除了讓戲曲能挑戰更多可能性,也同時培養觀眾能夠學習欣賞最純粹的戲曲。

 

所以,《佘太君討彩禮》、《陳三兩爬堂》這兩齣戲請搬上來台北演出!!謝謝。

 

地方劇團需要大家的支持!!這批真的很純!!

11月《盜銀壺》、12月《白水》走起!!

對不起了錢錢,我真的需要那些酷東西!!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iao Hei 的頭像
    Hsiao Hei

    Hei的戲統日誌

    Hsiao H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